6月24至25日,北约年度峰会在荷兰海牙举行。这是特朗普第二个总统任期的首届北约峰会,也是俄乌冲突、以伊冲突,以及美国下场打击伊朗之际的北约峰会,这些因素使得本届北约峰会显得非同寻常。

  峰会结束后的6月27日,美国政府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历史性的胜利!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2025年北约峰会上成功促成北约盟友作出承诺,将防务支出的GDP占比提高至5%。回顾特朗普催逼北约盟国提升国防开支占GDP比例的过程,堪称“冷峻”。

  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特朗普就对北约成员国的军费开支占GDP的比例过低非常不满,提出北约各成员国的这个比例应该达到2%,“甚至应该达到5%”。按照特朗普的“交易的艺术”,当时特朗普提出的“甚至应该达到5%”意在施压,真实目标值应该是2%。

  经过特朗普上届总统任期内的大肆催逼,以及本届总统竞选期间就反复对北约及其成员国“占美国便宜”表达不满,大多数北约成员国的年度军费开支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或接近2%。例如,德国是世界经济总量大国,原本这个数字不足1.2%,至2024年也已接近2%。于是,特朗普得陇望蜀,将指标加码到5%。

  2024年12月,特朗普还是候任总统时,就明确提出北约成员国在他即将开始的总统任期内必须将年度军费开支提至GDP的5%。当时,北约32个成员国已经有23个在这个指标上达到2%。今年1月7日,在即将上任前的一个记者会上,特朗普威胁说:“如果你们(北约盟国)不付钱,我们不会保护你们。”

  在短短数年内,要求北约盟国的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从不足2%,直接飙升至5%,对于任何国家的财政开支而言,都不是轻而易举可以达到的。对此,2024年新上任的北约秘书长吕特,试图在特朗普和北约盟国之间起到转圜、折中的作用。

  吕特提出的“折中建议”是,将特朗普提出的5%的防务开支拆分成两个部分:3.5%用于核心防务开支,1.5%用于与安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这样一来,至少有GDP的1.5%的投入涵盖更加广泛,相关国家可以灵活处理。而且,吕特的建议是将达标时间定为2032年。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到2028年,也就是说,至少在特朗普任期内,北约盟国的年度军费开支可以将3.5%作为上限。

  但即使这样,局面仍然不容乐观。至2024年,仅次于英、法、德的欧洲大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年度军费开支连GDP的2%都没有达到。而且,在今年北约峰会开幕前的6月19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致函北约秘书长吕特,明确拒绝将西班牙的年度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5%:“每个政府都有合法权利决定是否愿意这样做。作为一个主权盟友,我们拒绝这样做。”在北约年度峰会前的防长会议上,西班牙国防大臣表示,西班牙不会否决提高年度军费投入的决议,但“2%的支出足以履行我们所承诺的责任”。

  西班牙首相和国防大臣的话虽然说得比较客气,但理由足够充分,态度足够强硬:西班牙是主权国家,决定国防投入是主权范围内的事情;而且,2%已经足够“履行承诺”。这表明,虽然特朗普将标准定到了5%,但多数北约国家,包括西班牙这样人口近5000万的欧洲大国,可能达到的标准还是2%。

  按照章程和惯例,北约军事首长由美军的欧洲司令部司令兼任,秘书长由欧洲国家领导人出任。北约秘书长不是一个好干的差事,欧洲外要面对美国这样一个颐指气使的盟主,欧洲内要平衡诸多精于算计的盟国。在吕特就任之前,前任斯图尔滕贝格就因继任者难找数次推迟卸任,直到吕特十年荷兰首相任期满后,才获得所有成员国的一致通过。

  虽然荷兰在欧洲是小国,但荷兰产生的北约秘书长人数与英国相当,可见其在北约中的地位和作用。吕特深知,美国是北约的盟主,不和美国总统搞好关系,他这个北约秘书长的职责难以履行。特朗普还是候任总统期间,吕特就对特朗普北约盟国增加军费开支的要求表示支持,“在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的情况下,北约国家应该转向战时思维,没有足够的投入,欧洲就没有能力抵御俄罗斯的威胁”。特朗普刚一上任,吕特就给特朗普打电话联络感情,就北约的工作征求特朗普的意见。

  特朗普对北约盟国的政策,归结起来就是减少美国对盟国的安全承诺,让盟国为自身安全及美国利益多花钱。在此次北约峰会期间,特朗普一再要求北约盟国将军费投入提升至GDP的5%,但是,当记者问及如果北约盟国遭遇他国入侵,美国是否会按照北约章程第五条履行集体防御的责任时,特朗普的回答是,“第五条款有很多种定义”,美国是否履行保卫北约盟国的义务“取决于你的定义”。这对于北约秘书长吕特来说有些猝不及防,因为他一直希望在北约峰会期间,美国会重申遵守《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款有关集体防御的承诺。

  特朗普的这一表态或许并不能让美国规避《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拜登政府给特朗普设立的退出北约的高标准拦阻,特朗普政府就无法规避《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的责任与义务。特朗普的这一表态,可以理解为他给北约盟国增加军费投入施压的一部分。但是,这样的表态无疑仍将让盟友寒心。例如,加拿大外长阿南德就表示,希望对提高国防开支的计划进行重审,以确认其是否围绕达成北约集体防御的目标。

  另外,以往几届北约峰会不仅有北约成员国参与,还有北约伙伴国和美国在全球的其他盟友国家参与。而今年的峰会,印太地区美国的关键伙伴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领导人集体缺席。毫无疑问,这显示此前美国政府推行的“亚太北约化”或“北约亚太化”努力的遇到了阻力。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回避此届北约峰会的理由是“中东局势紧张,国内事务优先”。很显然,这个理由“挡箭牌”的成分居多。上届特朗普政府在催逼日本、韩国提升军费开支上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不仅要求日本、韩国分担美国在其国土上驻军的费用,甚至还要另外向美国交“保护费”。

  特朗普第二次入主白宫后,要求核查美英澳“奥库斯”为澳大利亚提供核动力潜艇技术的项目是否有泄露技术的问题,这让澳大利亚数百亿美元投入打水漂的危险,而且,特朗普也要求澳大利亚的军费投入达到GDP的3.5%。

  对于日本和韩国,特朗普政府明确要求其防卫费、军费投入是年度GDP的5%,和北约盟国达到一样的水平。目前韩国的军费投入占GDP的比例是约2.3%,日本防卫费占GDP的比例约为1.8%,澳大利亚是约2%,这离特朗普的要求差距不小。避免话不投机,恐怕才是三国领导人避会的主要原因所在。

  电影《天下无贼》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是“容得下小弟,才能做大哥”,特朗普对待盟友的“少承诺,多花钱”政策,让一众盟友觉得他连做江湖大哥的格局都没有。“大哥”意兴阑珊,这队伍还怎么带?

吴敏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03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