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签约项目43个,总金额超58亿元,吸引境内外观众8万余人次,这是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亮出的科技“成绩单”。
在为期4天的科博会上,朱雀二号、朱雀三号、长征八号甲等重大科学研究新突破集中呈现,多功能AI+爬壁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同台竞技。
本届科博会展览总面积扩大至约5万平方米,据主办方提供的资料,有600余项首发首展展品亮相,涉及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绿色双碳、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六大专题展区。
“我们的机器人已经在上百家医院投入临床使用。”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星宇说。在她身后的展台上,“全球首创”“北京市首台(套)”的字样被标在显著位置。
刘星宇口中的AI+全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搭载了人工智能规划系统,相比传统的机器人,ROPA具有感知能力,可以辅助医生更精准、高效、安全地完成手术。她介绍,该手术机器人打破了传统骨科手术各环节割裂现状,支持髋、膝、脊柱等多部位手术,兼容复杂解剖结构,能有效解决传统手术“慢、难、险”的痛点。
展区内,多款人形机器人吸引了青少年观众上前合影。其中,天工、松延动力、优必选、加速进化等公司的人形机器人面世不久,已在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等重要场合“圈粉”。
与往届科博会相比,本届科博会不少参展商带来的产品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款式,产品手册也准备了多语言版本。此外,天津、浙江、湖北、广东等20多个省(区、市)组团参展参会;新加坡、捷克、韩国的多家企业带来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科技产品,希望在科博会上寻找新的合作机会。
“您好,可以添加微信后续聊聊吗?”在一辆右舵新能源汽车前,柳州五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人员收到了“好友申请”。该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展出的G050微型电动物流车主要面向海外市场销售,最初是接受日本客户需求定制的,目前,韩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也“上架”了这款车型,该公司还在加紧拓展南美洲等市场。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晓燕在科博会期间表示,要抓住机遇,突出创新引领,充分用好共建“一带一路”,以及RECP等区域合作机制,通过相互开放市场,推进与各国的合作,积极塑造友好型国际经贸生态,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创造更大合作空间,更好实现各国利益共享、共赢发展。
今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给多国外贸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有展商向记者表示,贸易的市场很广阔,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区域。
在国家会议中心一期一层,咖啡机器人前排起了队。上海氦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台咖啡机器人已出口至40多个国家。尽管近期对美贸易受到影响,但欧洲、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仍有广阔的合作机会。
在科博会的现场,“做好自己的事”成为各方参与者的共识。
在5月8日举行的科博会专精特新“京品出海”推介交流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贸促会联合发布《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出口产品参考目录》,收集企业161家,涉及机器人与自动设备、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电子与通信技术等多个行业。北京市贸促会一级巡视员刘洋说,北京拥有众多具备强劲出海潜力的专精特新企业,他们凭借创新能力与前沿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张宇航还提到了《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他介绍,这份文件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作为重要内容,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参与重点国际展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走出去”,为专精特新企业搭把手、撮合业务,提供全球化、综合化、一站式金融服务。
“企业出海绝对不是赚快钱。”北京万东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营销公司总经理孟宪华说,近两年该公司在海外销售覆盖超过110个国家。出海,对企业战略要求、国际化思维能力、全链路的国际化布局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完善相应的能力,才有可能走得更久更远。
据了解,本届科博会期间举办的2025北京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还专门举办了北京-沙特先进制造业洽谈会,300余家中外企业现场对接交流,推动项目从“看得见”到“谈得成”,再到“落得下”。
周晓燕说,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当下,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仅是各国应对风险挑战的务实选择,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的正确路径。
本报北京5月11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实习生 杨丽 覃伊蕊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12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