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浪潮奔涌,重塑着文化生产的过程。ChatGPT每分钟能生成数万字的文章,AI绘画软件可以批量生产插画,我们似乎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宴”。面对AI的浪潮,晋江文学城却选择了一条似乎在逆流而行的道路——明确限制AI在创作中的使用范围,甚至对过度依赖AI的作品采取锁章、禁榜等严厉措施。

  这一决策的背后,是对“原创性”与“人性温度”的坚定捍卫。以AI写作为例,它能不断地快速拆解和模仿已有样本,批量生成几乎任何你想要的内容,快速、方便、满足你一切的阅读喜好,但这种看似“完美”的创作始终缺失着最关键的内核——人类的情感与智慧的真实表达。《背影》中为给儿子买橘子而笨拙攀爬月台的背影,《巴黎圣母院》中震动的钟塔,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学瞬间,都源自作家对生命本质的顿悟,绝非AI可以推演。

  20多年前,晋江文学城创立的初衷是给有写作梦想的人提供一个平台,让每一个源自作者真情实感的故事能够在这里生根发芽。20多年来,晋江始终不忘这份初心。这种坚持,不仅是对创作者的尊重,更是对读者期待的回应——给想去静下心来阅读真正有情感有温度的作品的读者保留一片净土。

  AI生成的内容看似也能满足纯娱乐性阅读的表层需求,但却无法引发读者心灵的震颤,也无法满足在作者创作时,读者给与追更反馈的情绪满足。读者在评论区分享与作品角色共同成长的感悟,在完结章留言“仿佛和书中人共度了一生”,在字里行间捕捉作者创作时留下的小巧思,将阅读升华为精神对话,这种双向奔赴的情感共鸣,恐怕是AI创作永远也无法满足的。

  站在传统阅读与智能科技的交叉路口,我们更需要坚守阅读的本心,珍惜那些一字一句编织出来的真情实感,期待那一次一次因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让那些真正想写故事的作者热血不凉。

  文学,因真实而永恒。

晋江文学城副总裁 胡慧娟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21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