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7月28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学者看法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需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

赵玉双 常兴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7月28日   03 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速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及未来发展时期的重要时代命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质生产力形成正以指数级速度展开。而这个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措施,统筹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呼唤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统筹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作出了全面阐述,提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按照传统生产力的概念,组成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显然,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的。从这个角度讲,加速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生产力三要素的跃升,离不开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也必然需要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发展、统筹推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制约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教育、人才是加速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基础前沿研究等上都取得了新突破。如国产大飞机C919、国产大型邮轮、外贸“新三样”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我国量子计算机“九章三号”,只需百万分之一秒,就能求解现有超算200亿年才能解出的特定数学问题。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3.3万亿元,是2012年的3.2倍,居世界第二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居世界第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

    从教育和人才支撑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完成率差距在不断缩小。2023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1.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1.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2%,总体发展水平为世界中上水平;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在4%以上;教育与经济匹配度也有了较大提升。

    但必须看到,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着短板和弱项。如,我国在中高端科技供给能力上与发达国家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有所欠缺。现阶段,我国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的比重在6%左右,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5%-20%的水平。要增加原创性基础研究的前期环节投入,逐步实现支撑产业升级引领前沿技术,加大源头技术储备。人才方面也要逐步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实践探索和政策建议: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加速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目前,一些地方及单位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在对广州的调研中发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的做法是,在育人上基于项目开展产教融合培养,在科创上基于产品需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创新,在转化上基于“合伙人”模式进行全链条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基于激励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制度,鼓励科研创新的同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则通过构建“政府所有、大学管理”的协同管理机制,建立了“需求-任务-团队”科研模式,搭建起了全方位人才培养网络体系,取得了积极成效。对长三角地区的调研发现,以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引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长三角模式”,如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注重在“产学研用融通-产教科教融合-科创产融结合”各环节发力,因地制宜,依据不同环节特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成效的同时,也为各地或不同环节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时代的一篇大文章。一方面,要使得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的,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才,而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科技创新方面,更要在加强自主创新研发、构建“国家队+地方队+企业队”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等上全面谋划,同时,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逐步打造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研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也离不开“小处”着眼,要积极鼓励不同层面不同主体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如上面提到的,在一些高校,就可以根据学校争取到的项目,根据当地实际需求,进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同时,积极开展面向市场需求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作者赵玉双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中心副主任、高级实验师;常兴华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研究员)

赵玉双 常兴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7月28日 03 版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固本培元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需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