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为什么会在错误面前泰然自若理直气壮,除了自身较低的道德底线外,习惯成自然应该也是理由之一。譬如“改分门”主角邵斌教授,在中国体操协会将其行为认定为“个人擅自所为”后,竟然给出了“问心无愧”的回应。
邵斌之所以会“问心无愧”,因为他认为在改分数的时候,在场的另一位韩国裁判默许了他的行为,既然不能定性为“擅自”,且邵斌自认为既没收受贿赂也没受人指使,腰杆挺直也就不难理解了。而这只是就事论事,邵斌的“问心无愧”,显然还有“习惯”上的原因。
人为打分项目一直是国内比赛的争议重灾区,但凡大赛,几乎就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在这种环境熏陶下,作为资深裁判,邵斌教授会有此“习惯”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如中国体操队领队叶振南所言:“体操是打分项目,当然也存在潜规则了。”
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在“改分门”被媒体曝光后,站出来为邵斌辩解的圈内名人还真不少。在他们看来,邵斌无非是按照“潜规则”行事,不仅没必要大惊小怪,而且还不排除邵斌被暗算的可能。理由非常简单,如果不是被暗算,为什么要把几个月前的旧账翻出来;如果不是有人存心整邵斌,为什么同样的改分行为却仅仅通报了中国裁判邵斌一例。
走路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违规违得多了也就无所谓违不违规了。于是,在群情激昂的辩护及声讨声中,似乎邵斌教授不是丑闻的制造者,而仅仅是被不怀好意者暗算中伤的中国籍裁判,就连被通报被指责都有了“慷慨受罚”的感觉。
只是,比赛为什么要有规则,其实就是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公平公正。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够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保障比赛的顺利进行。反之,也就不存在公平公正可言。既然制定了规则,就得按规则办,不管“潜规则”多么“深入人心”,终归还是规则最大。
也就是说,在邵斌教授及圈中好友相当激烈的辩护词中,他们在大玩文字游戏的同时,却恰恰忽视了事件的主体部分——邵斌在担任广州亚运会自由体操决赛裁判期间,确实更改了分数,因为这一行为,中国选手张成龙成为受益者,登上了冠军领奖台。而邵斌的改分之举已被证实是地道的违规行为。关于违规这一点,不管是邵斌和中国体操协会都已承认并没有任何疑义。
可笑的是,最重要的丑闻事实却几乎成了最不值一提的部分,而丑闻主角也正在变身为被暗算的主角。
从“年龄门”到“改分门”,让人最想不明白的并非如此丑闻为什么总是发生在中国体育身上,而是圈内人集体性的“问心无愧”。这才是中国竞技体育丑闻频发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