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14日电(记者桂杰)以“新媒体发展助力青年成长”为主题的2010年度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年会暨首届高校新媒体文化节今天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中国青年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陈小川,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康宁,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炳林先后致辞,并共同启动首届高校新媒体文化节。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于2008年5月25日成立。截至目前,联盟理事高校已发展到277家,理事454人,包括校园报纸、新闻网、广播电视等在内的校园媒体近1000家。
陈小川在致辞中说:“在各种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青年报也有动力通过扶持、整合国内数百所高校的上千家校园媒体资源,共同扩大主流价值观在大学校园的传播声音,共同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舆论环境。”
联盟已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将于今年举行的深圳大运会筹备过程中,留下了大学生注册记者的身影;在“校媒联盟看两会”、“大学生中小城市就业创业论坛”上,校媒记者顶着黑眼圈连续作战;“未来讲堂”、“与世界对话”等活动更是为校媒记者提供了采访世界风云人物,拓宽国际视野的宝贵机会。
清华大学《清新时报》总编辑李燕茜曾在去年6月参与二十国集团(G20)青年峰会期间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她在代表联盟学生主席团发言时说:“在校媒联盟提供的平台上,我们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表达者。我们不仅观察和记录着校园这个小社会,更关心着春运、两会、大学生就业、中欧关系、中美关系等社会和全球话题。”
中国青年报社常务副社长、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秘书长张坤在年会上作了题为《与校园媒体同进步 与青年学生共同成长》2010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工作报告。
他在报告中说,联盟发展3年来,正成为一个学习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也日渐形成一个新闻资源的社会化整合机制;不仅仅是校园媒体间的联动平台,更是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之间的联系通道。联盟正日渐成为一个深化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渠道,开展了许多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品牌活动;此外,从长远上看,联盟将成为一项“创新育人工程”。
“校园媒体人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新闻宣传工作的未来和希望。校媒联盟的成立,既是希望为数十万校媒工作者、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提供更多培训交流提升的机会,推动高校宣传和共青团工作,也是在为国家未来人才建设作出贡献。”张坤说。
在系列校园媒体成长计划发布环节,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副部长万学军介绍“与世界对话”项目,大运局执行局宣传部部长郭军介绍了2011年世界大运会筹备情况等。浙江宁海徐霞客出游节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还在年会上宣布,将在徐霞客出游地宁海为校媒联盟校媒主编联谊会提供永久性会址。
本届年会共有来自全国130多名高校党委宣传部长、团委书记以及160多名校园媒体的大学生主编出席。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近20名宣传部长也首次出席了此次年会。此外,来自百度、欧莱雅、新东方、安踏、黑莓、SK、一汽丰田、卫康等近30家企业代表作为联盟观察员出席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