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1月15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服务青年激活非公企业团组织

——全团深入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工作(下)

本报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1月15日   01 版)

    在重庆陶然居集团公司打工的张莎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有机会站在众多工友面前,大声地朗读。这个26岁的女孩体会到,原来打工生活也可以有丰富多彩和轻松快乐的一面。

    每天,重庆陶然居集团公司团委都会组织员工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唱读讲舞”——唱一首红歌、读一则信息、讲一则故事、跳一支舞。这项“唱读讲舞”活动受到了公司青年的推崇,很多青年“爱”上了这个可容他们表达自我的工作氛围,原本跳槽率很高的陶然居集团因此让员工流失率大大降低。

    今年以来,全团在巩固传统领域基层团组织的基础上,加快了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和青年农民工群体等领域团建工作步伐,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态势,建立了新的机制。各地的非公企业团组织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活动载体,让团组织成为影响凝聚青年的阵地。

    多种措施让非公企业团组织活起来

    作为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团委书记,吴东今年多了一项“使命”,他被团重庆市委聘任为团建工作指导员,走进一些非公企业,为基层团组织“释疑解惑”。

    “很多非公企业的团组织不知道服务青年,甚至不知道怎么开展活动。”吴东便一项一项地教给他们,“团的定位,怎么设计活动载体。”几个月下来,他已经不记得给多少企业的团组织做过“讲座”了。

    曾经有一个企业的团委书记向他请教应该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才能调动青年员工的积极性。经过考虑,吴东给了他一个“为企业青年做职业生涯设计”的活动方案,这个有沟通有交流又有学习的活动让很多青年看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受到青年们的欢迎。

    去年以来,团重庆市委采取聘任制、挂任制等多种方式,选取部分工作基础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团组织负责人和团市委机关第四批驻点干部,作为团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很多非公企业团组织开展工作,激活了组织活力。

    而在全团,各级团组织也都在努力探索非新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持之以恒推进“两新”团建工作。

    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团重庆市委积极推动“两新”团工委的建设,在全市共建立区县级两新团工委41个。团北京市委专门成立了由团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社会部、企业部、青农部、社区部、大学部、中少部、志愿指导中心等部门组成的共青团“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组。

    层层发动,落实责任。各地注重发挥各级团组织积极性。团浙江省委省、市、县、乡镇四级团组织联动,省级指导、市级示范、县级主抓、乡镇联抓,形成组织体系合力。

    集中攻坚,快速推进。各地团组织不断强化组织领导,集中工作力量和精力攻坚。江苏、黑龙江、辽宁、河南等地团组织通过“百日攻坚”、“百日竞赛”、“推进月”等形式强力推进“两新”组织团建,新建团组织数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密切联系,靠前指导。各地团组织通过建立团建指导员制度或联系点制度,提高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团湖北省委在全省各市、县团委选派一名团建指导员,负责与当地非公有制企业联系沟通,指导当地非公有制企业加强团的建设,开展团的活动。

    支持基层,激发活力。各地团组织在推进两新团建工作中,注重注入活动资源,确保基层团组织建起来、活起来。团重庆市委开展“两新”组织团建“五个一”工程,为每个新建的“两新”组织团组织配发一面团旗,一个团徽,一块牌匾,一块园地,一本手册,有力推进了“两新”组织、团组织的有形化、标准化建设。

    以团建工作为入口为企业青年办实事

    “平时活动太少,工作枯燥无味。”初到广西玉林北流市千景莱茵公司,北流市团干邦津便听到了青年员工们的心里话。作为团广西区委“万名团干下支部”活动的普通一员,他每个月两次走到基层企业中,了解到了企业青年的需求。

    有需求,就要解决。邦津首先帮助他们建立了团组织,“有了团组织就能帮助他们开展活动,解决青年需求。”邦津说。

    在千景莱茵公司,一些青年员工存在住宿上的困难,邦津帮他们跟公司团组织沟通,帮他们在别的地方租了房子。一些青年觉得业余生活太枯燥,他又帮他们向公司团组织反应,开展一些诸如卡拉OK的活动,企业遭遇了招工难,他也会帮助他们联系高职学校,招聘毕业生……

    通过帮助企业团建,邦津为很多企业青年和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在广西,像邦津一样的团干部还有很多。从去年开始,团广西区委通过开展“万名团干下支部”等活动,深入基层,倾听青年心声,努力帮助青年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交友、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企业和员工办实事近3万件。

    目前,各级团组织都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为切入点,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代表和反映青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用多种方式来吸引凝聚青年。团海南省委围绕青年学习、就业、婚恋、维权、参与政治生活等基本需求,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发挥非公企业团组织“实践育人”的职能。团新疆区委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团组织后,大力推进“共青团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既解决了企业的用人 ,更为青年搭建了就业创业的平台。

    建立“两新”团建工作长效机制

    作为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团委负责人,邹新艳曾经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开展活动。”

    但很快,她发现她的担心和迷茫是多余的。因为团黑龙江省委并没有在他们企业建团之后任其“自生自灭”。为推动非公企业团建工作专门成立的省市两级“两新”组织团工委,成为企业团组织的“智囊”,团工委定期派人指导,为她解决了很多问题。

    第一次组织技能大赛,省“两新”组织团工委的负责人栾志坚帮她设计流程、环节,还“教如何组织员工,甚至怎么请嘉宾”。结果大赛非常成功,现场青年们的踊跃让邹新艳感受到了团组织存在的意义。

    在栾志坚的桌上,有一本工作台账,哪个企业每月要开展什么活动都会登记在册,这样就能“跟踪督导他们的工作了”。

    今年以来,为了保障非公团建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各级团组织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很多“两新”团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工作考评机制。各地团组织层层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任务,逐级建立了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团河南省委根据全年工作任务目标,分别与18个省(区、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团广东省委出台《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试行)》,将非公团建工作列为重点考核内容。

    调研督导机制。各地团组织通过不定期调研和督导,不断加强推动工作的力度和韧劲。团浙江省委、团福建省委建立了常委和部门负责人联系点制度,分别联系一个市(地)的“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定期开展调研指导和督查,各市县相应建立“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联系点制度。

    干部培训机制。各地团组织着力规范“两新”组织建团程序,编印工作手册,加强“两新”组织团干部培训,逐步提升了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团广东省委2009年以来,先后由省市级团委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培训班60余期,培训非公有制企业团干部超过1万人次。

本报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1月15日 01 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温家宝的讲话
科技进步 企业主体作用凸显
刘华清同志逝世
服务青年激活非公企业团组织
2010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年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