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当天,不少青少年自发到黄梅兴的故居前转上两圈,缅怀这位在淞沪会战中牺牲的抗战英烈。如今,黄梅兴的后辈仍守着那栋1927年建的客家老屋,饭桌上永远留着一副无人动筷的碗筷,墙上挂着一张黑白遗像——身穿戎装、眉宇凌厉的黄梅兴。

  1897年,黄梅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东石镇,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黄梅兴曾在国民革命政府第一次、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中屡建战功。20世纪30年代,黄梅兴两次赴上海参加淞沪抗战。他身先士卒,把自己编入敢死队,冲在战场前线。1937年8月14日,黄梅兴在率军攻打位于上海虹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殉国。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黄梅兴是淞沪会战中第一位殉国的高级将领,被后人称为“抗战中重振民族之魂第一人”。他生前作战勇猛,屡次挫败日寇,日军称其“黄老虎”。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写下遗书,以“牺牲是应该的,生还算是意外”的誓死决心,率第五军开赴上海增援十九路军抗战卫国。黄梅兴正是张治中部88师264旅副旅长兼528团团长,黄梅兴部奉命防守庙行以北。

  2月20日,日军开始发起全线总攻,庙行战役打响。日寇先以1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防守庙行的88师阵地,接着派出2000余名步兵在大炮、海军舰炮的掩护下发起猛烈冲锋,双方展开肉搏战。88师英勇拼杀,使日军未能得逞,战局陷入胶着状态。21日晚,早就按捺不住的预备队黄梅兴部奉命重拳出击,趁敌疲惫之际,夜袭日军。黄梅兴率10多个连冲入敌阵,把日寇打得人仰马翻、落花流水。22日凌晨,恼羞成怒的侵沪日军向庙行扑击,一场空前的恶战在庙行展开。88师官兵早有准备,日军的反扑又受重挫。

  日军随后集中优势炮火对庙行各线阵地猛烈轰击,结队成群的敌机低空轰炸,88师各部工事大多被日军摧毁,官兵伤亡过半,麦家宅阵地也被日军突破。因战局关系重大,十九路军部署各部正面迎击。此时,黄梅兴再次奉命率预备队528团及工兵营增援。一批批官兵拼死反击,连续打退日军对庙行的数次进攻。庙行一带阵地,尸横遍野,共歼日敌3000余人。

  3月1日,黄梅兴率领官兵一次次地打退日军的攻击,官兵的伤亡愈来愈大,形势更加危急,但仍然拼命坚持到天黑。由于日军溯长江在浏河一带登陆,从侧翼威胁正面防线上的中国守军,中国军队被迫全线撤退。黄梅兴率部离开阵地时流着热泪表示:“不愿为亡国之民。”

  战后,黄梅兴被晋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九集团军88师264旅旅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大举入侵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殊死大搏斗拉开帷幕。时隔5年,黄梅兴受命重赴淞沪战场,誓与日寇决一死战。

  战前,黄梅兴参加了在庐山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后,匆忙回到南京家中,仅吃了一顿午饭,还没来得及见刚出生20多天的儿子一面,便立即奔赴前线。

  蓄谋已久的日军早已在上海集结部队,大量修建据点,构筑坚固的明碉暗堡,不断向我挑衅。8月13日,日寇向闸北宝山路及八字桥一带猛烈开炮,一批批日本陆战队跨越淞沪铁路冲到宝山路,肆无忌惮地杀害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民。8月14日,黄梅兴身先士卒,把自己编入敢死队。

  “弟兄们,不要留情,我们要把日寇杀个痛快,为过去殉国的弟兄报仇!”黄梅兴认为,夺取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是中国军队首要目标,重任落到88师。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周围建立了众多据点,沿路还有重兵把守。进攻首先要从扫除日军外围各个据点开始,黄梅兴率264旅527团、528团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从闸北向江湾路、虹口推进,向日军阵地发起冲锋。

  当时,有人劝黄梅兴小心,日军此处守兵甚多。可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说:“不要怕,我们有的是为保卫祖国战死的决心!”有些日军据点没有被攻破,一批又一批官兵在隆隆的炮声和密集的弹雨中倒下,血肉横飞。战斗极其惨烈,当时527团就有7个连长受重伤被抬下火线。

  当天16时许,部队艰难推进到持志大学。这里早被日军构筑成一个坚固的工事,各种掩体不计其数,日军陆战队第一大队在此驻防。在高大坚固的建筑物面前,黄梅兴命令部队炮击。炮击一结束,官兵们跃出掩体,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向持志大学发起冲锋,但敌人各种轻重机枪和火炮齐发,疯狂阻击。

  黄梅兴命令团长方雨章派人用炸药炸掉据点,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在火力掩护下,敢死队的勇士们抱着炸药包,一往无前地向敌人的据点冲去,紧接着便传来一阵阵爆炸声。官兵们随之又发起冲锋,在阵阵喊杀声中与日敌搏斗,誓死拼杀日寇。

  在黄梅兴旅官兵们的猛烈攻击下,日敌边打边向上海法学院逃窜。黄梅兴冲在前线指挥战斗,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接连攻破了日军10多个堡垒。

  战至17时,黄梅兴旅遭到日军的猛烈攻击,加上被日军从航空母舰起飞的近百架飞机狂轰滥炸,战况空前惨烈。18时许,黄梅兴旅向爱国女子大学日军重要据点发起进攻。当黄梅兴指挥部队向八字桥发起第四次冲锋时,突然接到师长孙元良电话,正当他汇报战斗情况时,一颗炮弹在他身边落下,黄梅兴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黄梅兴牺牲时身首异处,随从参谋从战场上把他的尸首抱回来,后运回南京,各界人士纷纷悼念。这次淞沪抗战前夕,黄梅兴母亲刚去世,心如刀绞的他本应回乡奔丧,但正值国难当头,作为军人的他毅然选择奔赴沙场,为国捐躯。

  黄梅兴夫人赖伴梅敬送挽联曰:“马革裹尸还,是男儿得意收场,可怜母殁半年,瞑目尚多身后事;鹃声啼血尽,恸夫子招魂不返,最苦孤生匝月,伤心犹剩未亡人。”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发表重要演说,高度评价黄梅兴等将士,赞扬他们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

  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黄梅兴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8月17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