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提到:“数字化时代,社会节奏快,静下心来、耐着性子坐着读本书不容易”“数字阅读要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当前,人工智能大潮激荡,深刻影响并改变着阅读方式和学习习惯,面对冲击和挑战,如何通过读书守住内核素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必答题。
书香是一种氛围,要引导师生“多读书”。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自己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一有空就会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觉得开卷有益”。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指引推进书香社会、书香中国建设,倡导人们用书香涵养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12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种底色、三张名片”的人才培养特色,“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其中一张亮丽的名片。老校长杨叔子先生提出,“大学教育必须把科学和人文融合起来,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强调文化素质是一切素质的基础,在学校开设人文选修课、实行语文水平达标测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产生了很好的反响。这一实践探索让我们看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自创生以来就秉持赓续文化血脉的职能定位,成为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手段。学校始终坚持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持续营造浓厚读书氛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打造多维度、沉浸式的阅读场景,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实现翻番,每周入馆超10万人次;学校每栋宿舍都有读书室,每片社区都有学习交流场所;先后组织2500余期人文讲座和340余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开展“图书漂流”“国故新知”等活动,浓浓书香浸润着每一名师生,润物无声提升师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阅读是优良传统,要始终坚持“读好书”。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下,阅读已不仅仅是承继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家风传统,全民阅读更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引导师生多读、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将其内化于心,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真正让理想信念成为心中的灯塔,凝聚精气神的灵魂。引导师生多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著作,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修身养志、传递经典,在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阅读中不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引导师生多读有字之书,也要多读无字之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大在校青年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是读有字之书,但与此同时,也要多读无字之书,通过各类实习实践,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逐步积累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面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把自己的学习和科研同国家与人民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积极拥抱数字时代,要守正创新“善读书”。科技进步让阅读的载体和技术不断创新,以往我们讲究资料占有量,如今,查找资料这项工作基本上已被DeepSeek等AI工具所取代,从而极大提高了阅读效率和学习质量。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思维的方法、思考推理过程、基本原理来龙去脉,这些仍需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方可产生,并非AI所能解决。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不去思考问题,就谈不到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更谈不到取得原创成果,也就不会有动力去攀登险峻入云的科学高峰,更不会去挑战前途未卜的科学“无人区”。
一是加强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和覆盖,AI可能带来信息过载、认知偏差和信息茧房,需培养独立判断能力,扎实抓好基础训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时代、智能化时代的素养和能力,使人工智能真正“为我所用”,成为整个社会认同的工具。
二是加强数字智能阅读平台建设,引导、激励、支撑数字时代的学生阅读,要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建设具有华科大特色的数字平台和数字图书馆,把数字技术转化为阅读提质的有效支撑,全面提升教育数字化应用水平,赋能师生学习阅读,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校园、书香型校园,实现从“一书在手”到“一屏万卷”的跨越。
三是持续优化良好读书环境,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森林式大学”,眼镜湖畔、青年园中、碧珠长廊,处处都是学子读书的身影,有着“学在华科大”的美誉。学校将持续优化校园环境,加快建设党旗领航教育基地、领航书屋、青春书屋等,在教学楼、“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宿舍等建设阅读区、阅读角,随时随地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使学生们能够捧书而坐、徜徉书海。
青春年少好读书。读书是青少年最好的成长习惯,影响深远。华中科技大学将始终把读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阅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静水深流、久久为功,引导师生在数字时代“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尤政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18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