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由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分建而成,是学校办学规模最大、学科专业最强、社会影响最广的学院之一。学院以“质量兴院、特色立院、学科强院、文化荣院”为办学方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致力于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党建引领夯实信仰根基 融合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学院坚守“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的办学使命,探索形成了“忠诚于党、赤诚报国、竭诚融合”的“三诚”特色党建工作体系。目前学院有54个党支部、1400余名党员。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探索实施“武器系统工程党建工作法”,组织开设“兵器·智造”讲堂,多措并举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学院党委入选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4个师生党支部入选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1人获评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3人获评省优秀共产党员。

  多学科领航双一流建设 交叉融合实现跨越发展

  学院将学科建设视为发展的核心任务,积极布局,精准发力,取得显著进展。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并在五轮学科评估中持续保持A+,机械工程学科获评A-,航空宇航学科入选“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023年学院获批“机械”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

  全优专业铸就培养高地 产教融合树立育人典范

  学院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学院现有8个专业,其中6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获评省品牌专业和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学院获评江苏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工信部产学协同育人示范基地。

  学院建有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或精品课程、11门省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研究生导师团队获省优秀十佳导师团队,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

  多维育人厚植成长沃土 榜样领航锻造时代新人

  学院始终坚持“军工有我、逐梦国防”的价值引领,培育学生献身国防的家国情怀,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总师、副总师为代表的国防精英骨干。学院现有在读学生5200余人,其中本科生2500多人,研究生2700多人。就业学生中60%以上加入国防重点单位,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涌现出了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典型人物,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两百余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省级以上科技竞赛1800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800余项;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银铜奖12项、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获得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21项,省优博8项、优硕18项,兵工学会优博4项。2024年学院有2名校友获评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奖。

  多维攻坚突破关键领域 创新策源引领科技前沿

  学院聚焦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建设,面向“两化融合”,坚持“陆、海、空、天、信”立体兵工发展,培育出一批代表性科研成果。先后两次被多部委联合授予“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十三五”以来,牵头国家级科研平台2项,参与6项,实现了突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何梁何利科技奖1人、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94项,在百余家企业得到应用,为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引育并举厚植人才沃土 国家级人才量质齐升

  学院聚焦人才强院战略,落实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坚持“以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带动学院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加大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的引培力度。学院现有教职员工367人,其中专任教师279人,正高级职称87人、副高级职称155人。目前,学院获批高层次人才210人次,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6人。

  国际合作贯通育人链 跨境融合擘画发展新图景

  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联合人才培养,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国矿业大学联盟、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2个国际合作基地、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主办了国际机械工程与力学会议、特种装备及工程力学国际论坛、增材制造研究前沿国际会议等国际学术活动。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促俄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项,每年成功派出学生读研30人以上。

  踔厉奋发启新程,笃行不怠向未来。站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正以“硬核科技+军工精神”双轮驱动,朝着“世界一流高端装备与智能兵器创新高地”目标奋勇前行。

  (信息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广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02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