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跨越368公里,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被几位来自安徽歙县的村民带到皖中腹地的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

  与此同时,该支队野外训练场,一场以模拟道路损毁的抢通抢建实兵演练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官兵们驾驶着机械车辆紧密协作,开展抢修道路训练。

  村民们来到训练场,望着远处身着反光背心、一身橄榄绿的官兵,熟悉的身影让他们停下了脚步,身边的哨音、机械轰鸣声、对讲机呼声不绝于耳。“对,就是他们,为我们疏通道路,把我们从洪灾中解救出来。”村民们望着正在作业的官兵激动地说。

  2024年6月,安徽歙县迎来强降雨天气,遭遇历史罕见洪涝灾害。该支队作为一支专业救援力量星夜驰援,赶赴灾区,转移群众、抢通堵点、打通“孤岛”,官兵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铮铮誓言。而这场新年度的实兵演练,让村民们的记忆倒流回7个月前。

  “那时候我们就守在村子口,眼巴巴地盼你们到来……”古祝村村民王翠爱回忆着当时的经历,忍不住眼眶湿润了。

  “兵哥哥们,这是孩子们给你们画的画、剪的纸!”歙县横关村党总支书记沈海燕从包里拿出一沓作品向官兵们一一介绍。

  原来,在村民代表从歙县出发前,村里的小朋友自发为部队官兵绘制了一幅幅充满童真与希望的画作,制作了一张张精美的剪纸作品,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武警官兵。

  “孩子们一听说我们要来见武警官兵,都很兴奋,就把心里话融进作品里了。”沈海燕介绍,作品中有“武警官兵扛着沙袋奋勇前进”的绘画,也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福”字剪纸,每一作品都充满了对武警官兵的敬仰和感激。

  在一幅《抗洪英雄》画作中,小朋友写道:“献给人民子弟兵,你们是和平年代的英雄。无论面对自然灾害,还是可能潜藏的危险,你们总是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守护着我们的幸福生活,你们是百姓心中最可爱的人。”

  官兵们看着作品、听着介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份珍贵的礼物,让“军民鱼水情”瞬间具象。

  “书记,现在村子里恢复怎么样了?”打通“孤岛”古祝村最后一公里的装载机操作手李凡询问。

  “基本上恢复差不多了,地方政府一直对我们都有帮助支持。想当初,没水没电没网,你们来了,我们就心安了,真诚地感谢你们!”古祝村党支部书记王玉芳说。

  “山高路远,总有人为你而来。”这是雕刻在通往古祝村的道路边墙壁上的一句话。正如这句话所说的,人民需要的地方,不论山再高路再远,人民子弟兵都会第一时间到达。

  让官兵没想到的是,村民们还给官兵带来了另一份礼物——皮影戏。

  只见几个村民从携带的木盒中取出皮影道具,轻巧地操纵着装备,光影下的皮影生动展现着当时官兵在冲毁的路上架设钢桥、老奶奶送鸡蛋被礼貌婉拒等救援瞬间。

  “太多惊喜无法言表,这场皮影戏,这份特别的礼物,我们会牢牢记在心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会传承好发扬好,永远不会忘!”教导员迟晓鹏说。

  村民们表演完节目,轮到官兵们“展示才艺”了。训练场上,一台挖掘机正在待命,官兵在斗齿上绑扎上毛笔,战士杨成熟练地操作着挖掘机在宣纸上“笔走龙蛇”。

  看着一台庞大的挖掘机在不到两平方米的纸张上流畅地写字,村民们非常震撼。一竖一横,每个字都是一气呵成,还带着笔锋。短短两分半钟,杨成操纵挖掘机在纸张上写下了“军民鱼水情”5个大字。

  “太厉害了,这得下多少功夫去练习,才能达到这种人机合一的水平!”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厘米间的精准操作背后,是官兵们长年累月的刻苦训练。战场制胜的底气,源自于官兵追求极限的自我要求和锤炼过硬本领的信心志向。

  临行返程时,从黄山远道而来的这些客人,还有一个特殊的心愿,他们想把部队官兵这种“精武强能、不惧艰苦”的精神,用皮影戏向当地的群众宣传展示,官兵们愉快地答应了。

迟晓鹏 应牧臻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2月13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