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国务院新闻办1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了《方案》的3个要点,即明确提升实际投资比例、明确延长考核周期、进一步巩固形成落实增量政策合力。

  《方案》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3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的要求是,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吴清说。

  在延长考核周期方面,《方案》进一步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实施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5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吴清分析,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商业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一些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重要卡点。通过考核周期调整,能够提升中长期资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

  “从境内外实践经验来看,这也有利于改善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回报,实现共赢。”吴清说,全国社保基金是境内参与股票投资最积极的真正的长期资金,成立20多年来投资A股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1.6%。“主要得益于社保基金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和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也分别带来全国社保基金长周期考核、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方面的新消息。

  廖岷介绍,财政部正在抓紧做好两项工作,一是优化完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制度,二是健全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长周期考核体系。他透露,财政部正细化完善5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要求,拟从风险管理、保值增值等不同维度对基金投资运营情况进行考核,兼顾基金短期的投资收益和长期的保值增值目标。肖远企表示,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拟定1000亿元。“我们准备在今后几天,就是在春节前,先批500亿元,马上到位,投资股市。”肖远企说。

  2023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两家保险公司通过募集保险资金试点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规模是500亿元,投资股市并且长期持有。“基金设立一年多来,运行比较顺利,实现了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综合动态平衡。”肖远企介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支持长期资金入市。2024年9月,中央金融办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构建“长钱长投”制度环境的重点工作安排。吴清表示,此次印发的《方案》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决策部署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对前期指导意见的细化、深化和具体落实。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住股市。对于如何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市场生态,吴清今天分享了一组数据:2024年,证监会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出台鼓励分红、回购等政策和规则,上市公司全年分红2.4万亿元、回购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吴清表示,证监会引导推动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给投资者过年发红包。“今年春节前的两个月,也就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预计会有超过310家公司实施春节前分红,分红金额大概会在3400多亿元,家数、金额分别是去年同期的9倍、7.6倍。目前,沪深300股息率达到3%,明显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权益市场的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

  本报北京1月23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1月24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