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浙江:合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碧水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0月11日   05 版)

    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又一条文化古道引来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这就是被称为“浙东唐诗之路”的区域文化线路,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人文走廊。

    10月9日,“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在浙江嵊州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楼劲、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卢盛江、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陆建松等12名学者成为智库首批专家。

    据介绍,智库将“传承唐诗之路文化,服务浙东唐诗之路”,进行遗产保护研究、“诗路”文化整理以及人文交流、学术探讨等,并为推进“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为沿线地区工作决策提供专业服务。

    在今年1月的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要“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在今年6月出台的《浙江省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中,“打造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也作为浙江“全域旅游推进工程”重点内容,被列为大花园建设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首。

    据了解,“浙东唐诗之路”是指古代剡中一条唐代诗人往来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旅游风景线。它始自钱塘江边的西兴渡口,经萧山到鉴湖,沿浙东运河至曹娥江,然后沿江而行入嵊州剡溪,经天姥山,最后抵天台石梁飞瀑,全长近200公里。

    据专家考证,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51位诗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这其中包括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骆宾王,“饮中八仙”中的贺知章、崔宗之,“中唐三俊”的元稹、李绅、李德裕,“晚唐三罗”的罗隐、罗邺、罗虬以及崔颢、王维、贾岛、杜牧等,为后人留下了一条山水人文结合、景观文化相映的“浙东唐诗之路”。

    “山色四时碧,溪光十里清”“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一路踏歌行的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500余首诗作成为诗路璀璨千年的文化遗韵。

    “浙东唐诗之路”最早由新昌学者竺岳兵于1991年提出,1993年,经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多次论证命名。此后,“浙东唐诗之路”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专用名词,成为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

    嵊州市委书记孙哲君说,“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唐代诗人留下的山水人文之路,又是一座融合儒学、佛道、诗歌、书法、茶道、陶艺、民俗、方言、传说等内容的文化宝库。

    “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 ,“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山水秀美。《世说新语》说剡中山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诗人在这里流连忘返,吟咏不绝。

    据专家研究考证,古人畅游以水路为主,水尽则登山而歌,剡溪则是登天台山必经之路。两晋时期,很多名士隐居剡中,包括王羲之、支遁和谢灵运等,也成为吸引唐朝诗人纷纷前来的一大原因。

    清丽的浙东山水、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昔日文人墨客寻幽访古、山水朝圣之地,而留存至今的大量典故、诗篇和古迹,则是今天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据悉,仅绍兴就有至今可考、可观、可寻的“唐诗之路”遗存点200多处。

    “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千年的活态文化遗产和民族记忆。”专家认为,“浙东唐诗之路”融合儒学佛道、诗歌书法、陶瓷茶艺、戏曲民俗、神话传说等为一体,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具备了世界文化遗产特征的区域文化路线,和“丝绸之路”一样,是极具人文景观特色、深含历史开创意义的区域文化。

    目前,“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县市都已把唐诗之路作为一条高文化品位的人文旅游和风光旅游精华线路来打造。

    就在剡溪智库成立当天,诗路沿线的萧山、越城、柯桥、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仙居、临海等县(市、区)还发出联动倡议:协同推进“浙东唐诗之路”,共同做好“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研究、资源开发和沿线文化遗产的整理挖掘,重现“唐诗之路”的昔日光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碧水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0月11日 05 版

浙江:合力打造“浙东唐诗之路”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正式启动
东北师大:让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每个角落
“泥腿子”专家的乡村振兴梦
无怨无悔的“守岛英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