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4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书疗

与孩子谈性:重要的是你怎么说

闫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4月16日   08 版)

    《从尿布到约会——家长指南之养育性健康的儿童》

    [美]黛布拉·W·哈夫纳 著

    王震宇 张婕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虽然这个时代已经不再谈性色变,但性教育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时,还是引发不少争议。人们认为性教育需要有,可到了具体实践中,并没有多少家长有把握能作出正确的应对。比如,8岁的孩子问婴儿是从哪里来的,该怎么回答?跟孩子一起看电视,看到亲热镜头时,怎样做比较合适?在青春期孩子的微信里发现有人发色情图片,该如何处理?

    80后、90后小时候,父母说“你是捡来的”,在青春期时,面对自己变化的身体不知所措。那一辈的父母由于缺乏经验和不好意思,会说“等孩子长大自然就会明白了”。如今在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孩子面临的成长环境大不相同,要呵护孩子健康成长,为人父母需要做得更多。

    《从尿布到约会——家长指南之养育性健康的儿童》的作者黛布拉·W·哈夫纳是美国性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有超过25年的从事性教育工作经验。她的书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性发育特征和身处的不同环境特点,为父母们提供指导,许多的场景都有应对的方案。

    记得在林奕含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房思琪装作闲聊说,学校有个女同学和老师在一起。妈妈说:“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母女之间可能沟通的大门就此关上,妈妈对女儿面临的巨大困境一无所知,房思琪从此只能一个人走在黑暗中。

    房思琪的妈妈一定非常后悔,由于自己的“不好意思”或者说武断,避讳了关于性的话题,并未进一步想到自己乖巧上进的女儿可能被性侵,这种“保守”是害人的。

    如果孩子主动发起关于性的谈话,在哈夫纳博士眼里,属于“可教时刻”——一个沟通的机会。父母要教的不仅是性知识,更是传递家庭的性价值观,建立起情感链接。如果父母不与孩子交流这类内容,那么孩子总会从别的途径知道。

    性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婴儿期到青春期都不间断,不是父母与孩子进行一次或几次郑重其事的谈话,就会有终生防护作用。事实上,那些过于“郑重其事”的交谈可能并不管用,突如其来的“严肃”会让气氛尴尬,而为了尽快摆脱窘境,很多孩子会说“噢,你要说的我都知道了”。

    生活中的“可教时刻”有哪些呢?比如,洗澡的时候教孩子认识身体部位的准确名称,讲一讲男孩和女孩身体构造的不同。电视上出现有关性骚扰的新闻时,问问孩子们的见解。看见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电视剧里出现了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情节,都可以与孩子进行探讨。

    当“可教时刻”来临时,哈夫纳分享了“三步沟通法”:第一步,了解孩子已经知道了什么;第二步,澄清错误信息,给出正确信息;第三步,分享家庭价值观。即使孩子很小,也不要对他们撒谎,比如“你是捡来的”,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愿意与他们谈论性知识,而且不是可靠的信息来源。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和父母谈论,一起讨论如何处理,有强大的支持,就会拥有健康的身心。

    谈及性教育,我们往往容易从消极防御的角度来理解。网络上的确有许多让父母忧心忡忡的负面新闻,但是哈夫纳认为要教给孩子性的美好:我们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美好的,性是非常美妙的,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教育,不单是为了引导孩子防止性侵,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长为健康的成人。

    书中也有哈夫纳自己育儿的温馨经历,比如在女儿艾丽莎第一次来月经时,为她买了一对珍珠耳环,全家一起吃了“欢迎进入妇女时代”的晚餐。记得在山口百惠自传里也提到类似的仪式,初潮那天妈妈欣喜地说要做红米饭了。这是一个女性成熟的标记,母亲用这样的行为传递着家庭价值观,让女儿为自己的性别而骄傲。

    哈夫纳说:当我们听一首歌时,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歌词唱了什么,而是听这首歌时的感觉。儿童性教育的内容本身就好比“歌词”,对孩子们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在那个时刻,父母传递给他们的感受。

闫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4月16日 08 版)

亲子关系影响儿童社交:强势家长请退场
“房思琪”式悲剧 有多少家庭支持缺席
与孩子谈性:重要的是你怎么说
“事后聪明式偏见”或扣动微小创伤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