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7月2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行者无疆

古老圣彼得堡的青春礼赞

北石 文并摄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23日   12 版)

    哪怕全世界都反对,我也要耗尽毕生力气去完成,这是我的城池我的国。

    1703年,罗曼诺夫王朝沙皇彼得一世一声令下,要在波罗的海的港口建造新的城市。尽管众人反对,万千争议,这位俄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君王,还是力排万难要建造一个通往欧洲、通往世界的俄国城市。于是,开运河,修宫殿,筑城墙,一个崭新的城市出现在俄国的版图上。1712年,彼得大帝下命令,将首都由莫斯科迁到该城市。

    这,已不再只是一个城市,它更是一个时代,是一个民族求新求变的决心与魄力。

    它,便是现在的圣彼得堡,曾叫彼得格勒、列宁格勒,虽然几易其名,但终由市民投票叫回这个名字。

    历史的变迁:一个城市的两代君王

    在圣彼得堡的十二月革命广场,高高竖立着一座雕像,一位勇士骑着战马挥舞扬鞭,马蹄下踩踏着象征敌人的毒蛇,勇士的双眼目视前方,充满着坚定与力量。这位勇士,便是这座城市的缔造者——彼得一世。

    这座雕像由叶卡捷琳娜女王于1782年下令修建,取自普希金的长诗《青铜骑士》。石碑上写着:“叶卡捷琳娜二世向彼得一世致敬”。若干年后,这座城市的人们在这里瞻仰献花,表达对这位帝王的敬意。

    彼得一世,10岁成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他立志将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带上强国之路,于是隐姓埋名前往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求学考察。在那里,他看到了西欧飞速的发展,也意识到了自己国家的局限。而骨子里流淌着高傲血液的俄罗斯人,怎能接受低人一等向他国学习,他在欧洲期间,国内士兵爆发了一场起义,彼得一世快马加鞭赶回莫斯科,用武力强行镇压了这场暴乱。之后,便开始推行一系列新政新法,要在国内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而圣彼得堡,便在这场改革中孕育而生。

    1712年,彼得一世从莫斯科迁都圣彼得堡,使之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彼得一世身体力行,开始了俄罗斯的“欧化”,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将俄罗斯真正打造成一个史无前例的帝国,更使得当时的圣彼得堡成为一颗闪耀世界的明珠。

    来到圣彼得堡,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那便是举世闻名的冬宫,这座曾经沙皇的皇宫,现如今被开辟成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

    在俄国历史上,叶卡捷琳娜女皇与彼得大帝齐名。这位俄国女皇,原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给俄皇彼得三世。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宫廷政变中废黜彼得三世,登上皇位。自此大刀阔斧,力行革新,掌控与操纵这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达30多年之久。

    在位期间,她对外两次同土耳其作战,3次参加瓜分波兰,把克里木汗国并入俄国,打通黑海出海口,她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俄罗斯帝国。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其才干与名气闻名海内外,成为俄国人心目中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女皇”。

    而现在这座展品近300万件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最早便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伯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什。为了彰显权势,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的34年间,不断大量收购拥藏各种类别的艺术品。

    如今,人们到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去瞻仰这个世界给予俄国的伟大艺术作品,人们到青铜骑士下怀念这个城市的缔造者,它们,都共同记忆着俄国历史那段辉煌的一页。

    青春的焕发:一个城市的年轻气息

    6月20日,圣彼得堡中学的毕业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红帆节”。这一节日是为庆祝中学生顺利毕业,今后或将走进大学或将走向社会而设立。“红帆”一词取自一部描述年轻人之间爱情的苏联小说,象征着激情、梦想和幸福。

    当天晚上,人们聚集到涅瓦河上的桥面,等待着一场青春的狂欢。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瓶酒,情侣在大街上拥抱亲吻,年轻人在桥上唱歌呐喊,一派欢乐的景象。突然,天空上炸开了一朵烟花,闪耀整片河面,人们开始尖叫,开始欢呼,桥旁的海神柱燃起了熊熊火炬,照耀着桥上的人们。在朵朵烟花的映衬下,一艘红色的帆船从桥洞驶出水面,河水如一面镜子,倒映出象征美好向上的红帆。红帆沿着河岸开始巡游,灯光、音乐、烟花,交织在夜空,交织在圣彼得堡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里。

    散不尽的青春,如同那天空中朵朵烟花,哪怕只为一瞬,也要用力绽放。而生命,便如同那红色的帆船,炫丽地勇往直前。

    这是圣彼得堡给年轻人的浪漫成人礼,这更是这座城市给予青春的赞歌。

    穿梭在圣彼得堡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那青春的气息处处散发。而这样的青春,无关年龄。冬宫广场上,每天都有年轻人在玩滑板,他们踩着滑板从你身边迅速而过,迎风吹起的是他们的长发,更是城市的性格;涅瓦大街上,时常能看到人们弹着吉他拍着鼓乐在卖唱,总会引起当地人驻足围观,路人在音乐中也随之翩翩起舞,那跳跃的是他们的脚步,更是城市的欢乐;地铁公交车上,很少看到人们低头玩着手机,更多的是手捧着书仔细阅读,偶尔抬起头若有所思的表情,那扬起的是他们的头额,更是城市的品位。

    一位俄国沙皇曾说过:圣彼得堡属于俄罗斯,但不属于俄罗斯人。从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看,圣彼得堡无疑是多重身份的。在这里,西欧文明与俄罗斯文化在此交融,满大街欧式风格的建筑和俄国文豪作品里的俄罗斯灵魂在这里碰撞。人们吃着列巴喝着伏特加照样去冬宫展馆看达芬奇、拉斐尔,这一切混乱,在这座城市如此相得益彰。它可以是古老的,一座座建筑述说着过去的历史;它同样是年轻的,一群群俄罗斯人演绎着当下的故事。

    这便是圣彼得堡,一个耗尽时光却看不穿彼岸的城市。

记者随国家旅游局暗访旅游厕所
古老圣彼得堡的青春礼赞
终南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