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1月3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创业先锋

邹莎:留学生创业的助推使者

本报记者 陶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1月31日   09 版)

    “自从澳大利亚政府推出了‘845创业移民’计划,中国在澳大利亚的留学生有了更多留下的机会。”大中华人才发展基金董事局主席邹莎告诉本报记者,她一直在为中国留学生提供资金或管理咨询上的帮助,以帮助这些留学生回国或在留学国创业。

    邹莎坦言,自己帮助最多的留学生还是在澳大利亚,因为她对那里的创业环境相对熟悉,尤其是近期推出的“845创业移民”计划,邹莎对所有的条款倒背如流。她向记者介绍了该计划的详细内容。创业者在递交创业申请的两年之内要雇用3个澳大利亚本地人,企业净资产要达到25万澳元以上。创业者要在公司持股,对于年营业额达到40万澳元以上的企业,创业者持股要达到10%,如果营业额达不到,创业者就要在公司至少持股占51%。

    虽然该计划的推出,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是个好消息,但邹莎还是提醒中国留学生,“创业要谨慎,如果创业不成功,身份拿不到,合法的签证没有,到时候还是要回国”。邹莎强调说:“在澳大利亚创业,最好要能帮助澳大利亚做产品出口,比如羊毛和红酒 。”

    能够为留学生服务,邹莎感到特别高兴。她说,当初自己放弃公司高管职位选择创业,就是因为有着一个梦想。2006年4月7日, 旨在支持留学生和大学生创业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大中华人才发展基金在香港成功审批完成,29岁的邹莎担任了该基金董事局主席,这是目前全球唯一的人才产业基金。

    邹莎认为,留学生创业需要过的关卡格外多,不管回国创业还是在国外创业,首先要面临的都是国情关。此外,还有家庭关、资金关、管理关、市场关等,而留学生创业失败大都是因为缺乏过关的经验。让邹莎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创业失败的经历。这个留学生在日本结束学业回国后,在一个二线城市里开起了日本料理店,他向邹莎的基金会申请资金帮助。“由于小伙子很有创业的激情,虽然疑虑他所学专业与料理不符,但还是给了他10万元人民币的启动资金。”但由于没有先期的培育市场,该留学生的创业活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这促使邹莎开始认真思考该如何帮助留学生创业,仅有资金是不够的,还需要管理上的支持,此外,还要考察个人是否适合创业。每年基金会都会收到大批来自留学生的申请表,他们会提交创业计划书,并注明所需要的资金数目,希望邹莎能够帮助他们创业,但邹莎通过统计却发现,仅有20%的申请人适合创业。对于不适合创业的留学生,邹莎会支持他们就业。邹莎介绍说,来自浙江的一个女留学生就在她的资助下在澳大利亚读完了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澳纽银行,如今已经是澳纽银行的中层管理人员。

    邹莎常常被留学生创业者的创意所折服。一个留学生获得了永久居民身份后,在澳大利亚开了家超市,除了卖从中国进口的大量衣服、玩具外,他还做起了电子商务,网购生意红红火火;一个来自上海的在读留学生做起了手机生意,他从中国内地带来手机,专门卖给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充分开发了华人市场,他后来甚至还开了一家网吧。

    “我们就像做天使基金,给留学生的借款不需要任何回报。2011年计划资助20个留学生。”为了支持基金的运转,邹莎还经营着能源集团等几家公司。澳大利亚的能源都是由矿业巨头垄断的,但不可能全部垄断,邹莎就是在澳大利亚收购矿产资源,并以低于矿业巨头的价格卖给中国企业,以减少中国企业的采购成本 。 

    随着帮助的留学生越来越多,邹莎也考虑投资创业成功的留学生,这样能使大中华人才发展基金的资金得到循环利用。“我最近准备考察一个在天津创业的海归。当时我们资助她回国开了一家外贸公司,如今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她希望我们以风险投资的方式介入。”邹莎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陶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1月31日 09 版

近七成网民支持大学生把开网店作为创业项目
他为何能成为“红薯CEO”
大学生豆腐郎,“小作坊”等待升级“大厂房”
邹莎:留学生创业的助推使者
创业青年回家过年
信息看台